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详情

胡月霞、莫慧敏:《基于促进中职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开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0年1月9日]

2019年昆山市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书

课题名称   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主持人             胡月霞、莫慧敏                  

工作单位      冠亚体育公司官方网站           

开题日期              2019年11月                     


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

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

课题主持人:胡月霞、莫慧敏

一、核心概念界定

1. 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一个与浅层学习相对的概念,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的思想和事实,并将它们融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能够在众多思想间进行联系,并能够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心得情境中,作出决策和解决问题的学习。

本课题所要研究的英语深度学习,旨在改变当前中职学生掌握知识点浮于表面的现象,通过文献、案例学习,教学实践探索以及学生考查评价等手段,力求帮助中职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充实感,所学知识点能够掌握牢靠,自发自主形成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能够举一反三,学会知识迁移及加工重构,并能灵活运用所学来应对考试或者其他英语涉及到的情境。

2. 混合式教学

混合式教学又称混合式学习,是对传统面对面教学与远程在线学习深刻反思后,形成的新的教学方式,最早在企业培训中兴起。何克抗认为混合式教学将传统面授教学与网络教学优势互补,既发挥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导、启发、监控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教学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混合教学的形式是多样化的,需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对象、学习内容、学习需求和学习情境等来进行混合,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课题诠释】

针对当前中职学生英语学习效率低下、知识点和技能掌握不牢靠的问题,本课题结合深度学习的特征,探索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原则;并从前段分析、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设计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研究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并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研究,运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学生的深度学习效果。

二、课题研究背景

1. 亟待改变的中职英语学习现状

在当前的职教大环境下,还存在着中职生源的质量差英语基础更为薄弱的现象,大多职校学生对英语学习提不起兴趣,在英语学习中困难重重,久而久之学生就会放弃英语的学习。另外,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英语教学方法陈旧,设计单一、忽视了学生能力、不能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基于这样的现实状况,当前的中职英语教学是不能适应中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目标的。

2. 深度学习是核心素养培育的要求指向

在高度信息化、碎片化的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的学习方式、学习路径、学习任务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社会对人的培养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问题解决、知识创新、终身学习、高级思维能力等关键能力,成为了21世纪人才核心能力,而这些关键能力的培养,都需要通过个人的深度学习去达成。深度学习作为这一时代背景下重要而有效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理念,是促进人的发展的重要途径。

我国《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指出:坚持育人为本,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探索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新模式,培养学生信息化环境下的学习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教育发展追求深度学习的达成,然而,现存的传统的一言堂满堂灌课堂,却阻碍了学生的深度学习,以及批判思维、创新思维、问题解决等高阶思维能力的发展。新的时代背景下,要求教学由固有的知识传授,转向培养学习者的深度学习能力。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实现和促进深度学习已成为当今教育教学研究的重要内容,深度学习成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3.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需求

在信息技术与课堂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教学进程中,教学的方式更趋向于线上与线下的结合。目前,我们处在移动互联网支持的泛在学习环境中,如何有效整合资源,设计技术促进的深度学习,是值得探究和思考的问题。随着微课、MOOCSPOC、翻转课堂的发展,混合式教学逐渐成为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混合教学将传统课堂教学与在线学习的优势互补,以达到学习效果的最优化,这与深度学习的旨趣相契合。通过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优质资源与工具,重构教学流程,可以为深度学习的实现提供有效教学方案。

三、国内外同一研究领域现状

1. 深度学习研究现状

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美国学者Ference Marton[1]Roger Saljo基于大学生文本阅读学习结果的研究中提出的概念,根据学习者获取和加工信息的方式将学习者分为深度水平加工者和浅层水平加工者,首次提出并阐述了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和浅层学习(Surface Learning)这两个相对的概念。此后,RamsdenEntwistle[2]Biggs 等学者在这一概念基础上都对深度学习进行了不同角度的研究,他们将深度学习界定为学生全身心投入、涉及高阶思维能力获取并且具有较强前移能力的一种学习过程或状态,从而区分于简单了解、机械记忆的浅层学习。Egan[3]教授(2015)通过研究表明深度学习是未来学校实现教育教学变革的重要方式,并在课堂教学与教师教育方面对其进行了深入的实验研究。

相对而言,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系统研究起步较晚。国内对深度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

本研究将深度学习的相关理论研究分为基本概念、理论探讨、意义和特征的研究。2005年黎加厚[4]教授在《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深度学习的概念, 他认为,深度学习是指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者批判性地学习新思想和新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结构相融合,将众多思想相互关联,将已有的知识迁移到新的情境中去,做出决策并解决问题的学习。张浩、吴秀娟[5]在其《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一文中提出深度学习具有注重批判理解、强调信息整合、促进知识建构、着意迁移应用、面向问题解决、提倡主动终身的特征,并着重分析了建构主义、情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的解释和影响,以及分布式认知理论和元认知理论对深度学习引导与调节的理论意义。

(2)基于深度学习过程与方法的研究

深度学习过程与方法主要涉及策略研究、教学模式、环境设计这三个方面。安福海[6]在《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中通过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分析,提出教学策略,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为教师课堂的深度教学指引了方向。有关教学模式的研究代表性文献有焦夏[7]的《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研究》,提出问题导向下的深度学习模式。有关深度学习的环境设计,主要涉及在E-learning环境及大数据领域的深度学习研究,如MOOCSPOC、教育游戏、蓝墨云班课(APP)与大数据分析等,其研究主要是针对当前环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促进深度学习的改进策略。

从研究现状看,国内学者对深度学习理论探讨多,而实证研究匮乏等不足。

  1. 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现状

Blended Learning(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概念是随着计算机网络教育E-Learning的发展被提出的,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Gray(2006)指出:Blended Learning是一场学习方式的变革,它综合运用多种教育技术如视频光盘、虚拟课堂、语音/电子信箱、电话会议、视频等,将E-Learning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先期的研究对于Blended Learning的基本定义、实践方法与意义、教学效果等方面都奠定了基础。

国内对于基于视频课及网络学习平台的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国外相比相对较少,主要还处于理论探讨与模式设计、构建的阶段:何克抗[8](2005)对国内外学者的先期研究进行综合归纳,提出了Blended Learning的新定义,他认为:所谓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齐红、符祝芹[9](2007)对Blackboard 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进行了实证研究,对比了混合模式与传统模式的教学效果。这些先导性的研究对于E-Learning、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国内的推广与应用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也为相关实证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3.基于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关系的研究

在深度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国内学者就如何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混合式教学进行了尝试,代表性文献有黄志芳、周瑞婕[10](2019)等的《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证研究》,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对学习者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能给予学习者良好的情感体验,能有效促进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杜娟[11](2013)等人具体描述了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要点与策略。

4. 对现有研究文献的整体评价

综上所述,虽然混合式教学在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在实际教学应用中,促进深度学习的实证研究不足。随着信息技术、平台和网络课程形态的发展,如何开展混合式教学创新、如何更好地利用技术手段提高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促进学习者深度学习,仍是研究们关注的焦点。

四、课题研究价值

1. 理论意义

本课题研究将深度学习与混合式教学相结合,总结归纳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原则,结合深度学习路线探索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过程,以及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可以丰富和完善混合式教学设计与深度学习的理论研究,为信息技术背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研究提供理论借鉴。

2. 实践意义

本研究探索促进学生英语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并将这些教学设计运用于中职英语中进行教学实践,致力于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解决实际教学中学生深度学习状况不佳的问题。本课题研究的实践经验可以为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五、理论依据

1. 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作为一种认知论,建构主义可以溯源到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作为一种学习理论,它与皮亚杰、维果斯基、布鲁纳等心理学家的思想体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目前建构主义的流派众多、观点各异。但大多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习者在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在一定的社会文化环境中,主动对新信息进行加工处理,建构知识的意义(或知识的表征)的过程。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应具备六条核心特征:积极的、建构性的、累积性的、目标指引的、诊断性和反思性,具有所有这六条特征的学习才是典型的建构主义学习。

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在混合式教学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创造满足情境、协作、会话等有利于学生自主意义建构的学习环境,使学生成为一个积极的知识创造者,促进师生之间或者生生之间的沟通、互动、合作以及知识构建与共享。

2. 情境认知理论

情境认知所倡导的学习思想可以追溯到杜威的做中学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观,这一概念在20世纪80年代末正式提出,随后逐渐兴起并成为学习理论领域的研究热点。情境认知理论不是把知识作为个体内部心理的表征,而是把知识视为个人和社会或物理情境之间联系的属性以及互动的产物。唯有将学习嵌入其所关联的社会和自然情境之中,学习才会被赋予真正的意义,有意义的学习才有可能真实发生。

在混合式教学中,创设情境学习环境对于学习者的学习有重要作用。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和内容时,应联系生活,努力设计真实的活动环境,提供真实的现实活动体验,促进学习者情境学习,促进知识向真实情境的迁移运用,促进深度学习。

3.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代表人物罗杰斯创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论,认为,应该把教师这个角色变成促进学习者。他坚信学生具有自己学习的潜能,老师的关键任务是为他们构建好的学习环境,提供各种适合的学习资源,使他们掌握学习技能,他们就能学会知识。混合式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就是促进者引导者,为了实现在线学习和课堂学习的优势整合,教师要提供合适的教学资源,采用合适的教学技术,通过整合在线环境和课堂环境,为学生创建出最有效的学习环境。

六、课题研究的目标、内容与重点

1. 研究目标

(1)理论目标:通过文献研究,进一步积累丰富对促进深度学习的混合式教学理论成果;通过问卷或访谈调研,了解学生深度学习现状以及混合式教学概貌,为进一步的混合式教学提供数据支撑;

2)实践目标:以现行教材语料,总结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原则,并进行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设计基于学生深度学习和混合式教学的评价标准,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2. 研究内容

(1)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调查研究

设计相关调查问卷和访谈进行调研,了解和评估学生深度学习情况,以及师生对于混合式教学的认知情况,为混合式教学设计提供数据参考

(2)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原则

结合调查和访谈结果报告,总结混合式教学原则,用以指导实际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

(3)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对混合式教学进行教学实践研究,研究混合式教学对于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分析混合式教学策略应用效果,探究本课题所研究的混合式教学策略对于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促进作用。

(4)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利用对照班教学实践调研,反馈混合式教学实施前后学生深度学习状态变化,结合深度学习特征和核心素养指标,设计评价量具,用以指导教学实践。

3. 研究重点

(1)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

(2)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评价体系

七、课题研究的思路、过程与方法

1. 研究思路

本课题的研究从课题组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体会和学生表现分析总结为立足点,针对中职学生英语学习不得其法,知识点及技能的掌握浮于表面的问题,提出设想;课题研究的参与教师深感于提高学生效率,改善学习效果的迫切需求,通过前期阶段的相关文献参考和理论学习,对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进行研究。本课题的研究将以促进学生深度学习为主旨,混合式教学为推手,认真研习各种信息化教学手段,并致力于将理论成果投诸教学实践,不断丰富中职英语教学课堂。

2. 研究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四大阶段: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18.9-2019.1)

时间

研究工作的主题与内容

负责人

成果形式

2018.9

组建课题组

胡月霞

王星星

课题选题申报

2018.10-2018.12

查阅文献资料

2019.2

确定课题名称

第二阶段:准备阶段(2019.2-2019.6)

时间

研究工作的主题与内容

负责人

成果形式

2019.2-2019.4

明确课题任务与分工

胡月霞

课题研究及分工计划

2019.5-2019.6

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第三阶段:中期实施阶段(2019.7-2020.6)

时间

研究工作的主题与内容

负责人

成果形式

2019.7-2019.9

参考文献、相关案例学习

王星星

调查问卷

2019.10-2019.11

设计调查问卷及访谈

莫慧敏

2019.12

中职学生深度学习调查

顾盛莲

调查报告

2020.1

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访谈

胡月霞

调查报告,访谈录

2019.10-2020.6

开展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全体

图片、视频、教案等

2019.10-2020.6

学习借鉴,探索反思

全体

论文集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20.7-2020.10)

时间

研究工作的主题与内容

负责人

成果形式

2020.7-2020.9

课题研究成果的归档、整理与总结交流

全体

论文集、案例集

2020.10

结题报告

胡月霞、莫慧敏

结题报告

3. 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

英语深度学习混合式教学、相关教学策略等文献进行分析研究,为本课题的研究作好定向工作,并为后续的研究开展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2)问卷调查法

在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问卷调查法贯穿始终——前期准备阶段,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职学生英语学情;中期,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调查学生深度学习的程度和对于混合式教学的感受;最后总结阶段,通过调查反馈了解深度学习和实施混合式教学的效果。

(3)行动研究法

笔者及课题组教师组织教学实践、参与听评课,并及时进行课后反思评价,通过观察,探查学生深度学习障碍或促成深度学习的条件。通过教学实践研究,探索行之有效的混合式教学设计

(4)访谈法

在本研究中,笔者将以学生和英语教师作为访谈对象,针对课堂观察中发现的问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旨在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下一步分析问题的可能性原因及提出相应措施做好准备。

八、课题的预期研究成果

成 果 名 称

成果形式

完成时间

负责人

阶 段 成 果

前期中职学生英语学情调查问卷

调查报告

2019年10月

顾盛莲、莫慧敏

《浅谈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原则

论文

2019年11月

胡月霞

《深度学习视角下中职英语课堂教学变革》

论文

2019年11月

王星星

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优势浅析

论文

2019年12月

顾盛莲

《中后期深度学习和混合式教学实施跟进调查反馈》

调查报告

2020年5月

顾盛莲

莫慧敏

最 终 成 果

促进深度学习的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设计研究》等

论文集

2020年6月

莫慧敏

中职英语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

案例集、教案集

2020年9月

胡月霞、莫慧敏

王星星、顾盛莲

课题研究报告

报告

2020年10月

胡月霞、莫慧敏

九、完成研究任务的可行性分析

1. 研究力量

课题所有成员都从事中职英语一线教学工作,能从日常的教学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评价,为课题研究提供研究变量样本。课题成员不仅在教学工作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教科研上也一直兢兢业业,不断努力充实提升自己。

课题主持人胡月霞,工作五年以来,在省级期刊《读与写》发表论文:《浅谈中职单招英语词汇教学的策略》,在《东方教育》发表论文:《中职英语阅读教学中文化障碍的探究》;论文《解放学习力——浅谈以学习效果为导向的单招英语课堂》以及《不唯技能——浅谈职业教育使命下青年教育者的应为和作为》分别在2017年和2018年省级评比中获奖;论文《实施差异教学使全体学生都能得到发展》于2018年获评苏州市二等奖;所撰写的教案分别两次在苏州市评选中获奖;2019年开设市级公开课《A Wedding》,在昆山市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二等奖;作为核心成员参与校级课题研究并已成功结题;现作为核心成员参与省级课题和苏州市课题研究中。

并列主持人莫慧敏,主持校级课题《学生评价在中职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并成功结题;在省级期刊《读与写》上发表论文两篇:《学生评价在对口英语单招写作教学中的实践研究》以及《以就业实用性为导向的中职英语教学》;在省级期刊《考试周刊》上发表论文:《从职业英语技能大赛看中职英语教学改革》;开设市级公开课:《Listening and Speaking》。

其他核心成员也分别在省级期刊上发表论文,教案获奖,并开设市级公开课。

2. 研究基础

一是积累了丰富的文献资料。主持人及组员查阅、整理了大量资料(如国内外研究现状涉及的资料等),并进行了初步分析、整理。

二是开展了真实的实践探索。课题组成员本身就是从事英语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对教学实践有着切身体会,此外,课题组多次开展教学研究活动。

3. 保障条件

(1)本课题研究有坚实的组织基础

课题组成员均是学校英语教学的骨干成员构成,有丰富的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经历、经验和成果。同时,成员教师都承担一线教学任务,日常的教学实践都可以为本课题的研究提供坚实的素材基础。

(2)本课题研究有着稳定的物质基础

本课题有着稳定的资金保障。学校确保经费落实,专款专用。通过教育理论书籍、教育教学杂志和网络能有效获得研究资料。

(3)本课题研究有着充裕的时间基础

课题组成员确保每周都有一起讨论教研的时间,并有充足的时间进行文献参考、资料的搜集、教学的设计等工作。

十、参考文献

[1] Marton, F. Ramsden, P. What does it take to improve learning? [M] London: Kogan Page Press, 1988: 268-286.

[2] Noel Entwistle. Introduction: Phenomenography in Higher Education [J]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 & Development, 1997, 16 (2): 127-134.

[3] Egan K. Learning in Depth in teaching education [J] Teaching Education, 2015 (5): 29-30.

[4] 何玲,黎加厚. 促进学生深度学习[J] 现代教学,2005(05):29-30..

[5] 张浩,吴秀娟. 深度学习的内涵及认知理论基础探析[J] 中国电化教育,2012(10):7-21.

[6] 安富海.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34(11):57-62.

[7] 焦夏,张世波 基于移动学习的成人深度学习模式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12(19):82-85.

[8] 何克抗.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09):37-48+79.

[9] 齐红,符祝芹.Blackboard平台支持下的大学英语混合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07(03):84-87.

[10] 黄志芳,周瑞婕,赵呈领,万力勇.面向深度学习的混合式学习模式设计及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9(11):120-128.

[11] 杜娟,李兆君,郭丽文.促进深度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设计的策略研究[J].电化教育研究,2013,34(10):14-20.

版权所有: 冠亚体育公司官方网站

地址: 昆山市花桥经济开发区花集路633号 技术支持:昆山市富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